日本顶尖科学家加入上海理工,全球人才流向产生新变化

 近日,日本顶尖科学家加入上海理工大学的消息刷屏,引起了中日两国舆论关注。据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9月2日报道,“光催化”领域权威人物、数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已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报道提到,藤岛昭也是“光触媒”的发现者。伴随着资金与经费不足等原因,日本国内学术研究环境逐渐恶化。报道称,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其顶尖学者“出走”中国,堪称是日本“智慧流失”的标志性事件。《每日新闻》提到,上海理工大学预计将围绕藤岛昭新建研究所。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相关人士还透露称,新研究所的设立及运营费用目前正朝着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出资的方向开展准备工作,资金规模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元(折合数亿人民币)左右。 一直以来顶尖人才流失严重 2015年环球时报评论称,中国公派留学人才87%不归国,人才流失数量世界第一。2015年前后,国内就有不少高校和院所集中处理了一批因为各种原因出国、并逾期不归的体制内人员。 单从数据上来看,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前几年,有人统计了下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毕业生的去向。从2015年到2019年,清华约有27%的本科毕业生、6%的硕士毕业生、11%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而北大则有约31%的本科毕业生、5%的硕士毕业生、11%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 至于出国深造的目的地,美国自然是凭借独特的优势遥遥领先:从2015-2019年,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首选国家均为美国,占比均为70%左右。如果把统计范围再放宽点,那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曾经有留学机构统计了下各高校的出国率,发现清华和北大根本就排不到前三。 经济发展、留学人才海归比例提高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比例提高,人才回流现象明显。 在选取2009-2019年,1999-2009,1990-1999年年三个数据节点上。博士归国率明显上升。1990-1999年,中国公费博士回国率常年低于百分之十。到了2009-2019年,这个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个跟很多因素都相关:比如1.中国经济的崛起;2.国内科研人才的待遇提高,3.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4.国内针对国外中高档次人才的广告和某些针对政策,比如深圳的孔雀计划等等。也有网友认为,回国率提高是由于近几年留学人数增加,但美国的绿卡有限,最终只能回来。 整体来看,随着经济发展高校院所可以更大程度满足归国人才的科研需求。 高校投入增加,吸引海外科研人才流向中国,助力产业升级 过去是跟随式发展,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人员。未来是引领科技发展,需要大量顶尖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点上,需要顶尖人才引领发展。 为此,国家不断加大高校研发投入,完善科研设施。数据显示,2019年政府研究机构的R&D活动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R&D经费投入达3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研究机构的R&D人员为48.5万人,比上年增长4.5%,R&D人员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比重达到了55.2%。政府资金占研究机构R&D经费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研究机构的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比上年分别增长 9.6%和 9.3% 此消彼长,在国内高校不断引进和吸引海外科研人才流向国内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之际,海外正深陷经济和疫情的泥潭之中,全球人才流向产生新变化。可以预计的未来,中国将逐渐形成新的全球人才集聚中心。顶尖人才的聚集不仅有助于推广产业升级,其带来的巨大科研市场和技术人才资源还将促进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